關於我自己

苦悶的上班族一個。下班後,拍拍照,聽聽音樂,看看影片,不亦快哉!

總網頁瀏覽量

2013年6月12日 星期三

成功廳 VS. 成杏廳 VS. 崇華廳,比什麼?「 音響效果」啦!

生活中不時充滿意外,上週,意外的聽了兩場音樂會。

一場是在「成功廳」的「沐夏樂飛颺」,「一群來自台南、高雄兩地四校熱愛合唱的大學生,相約在2013年的仲夏,齊聚一堂,為高雄及台南的市民朋友帶來一場美妙的音樂饗宴。」這是他們的廣告詞。那天下班時剛好看到海報,那晚又有空,合唱音樂我也很有興趣,就去聽了這場合唱音樂會。

另一場則在是在綠色魔法學校「崇華廳」的楊若慈小提琴獨奏會。這場更是碰巧遇到的,週日拿著同事借我的Nikon D7100相機在台南到處試機(試機拍的東西大概就是下一篇的內容吧,哈!),逛到成大「臺灣文學系系館」時,看到崇華廳有小提琴獨奏會,這我很有興趣,上次到綠色魔法學校的「崇華廳」沒活動,這回可以聽看看崇華廳的音響效果,而且剛好也拍累了,大熱天一邊休息吹冷氣一邊聽現場古典音樂,一大享受啊!



成大還有個常用的音樂廳,成大醫學院的「成杏廳」,我也在成杏廳聽了好幾次音樂會,成杏合唱團每年的公演也都是在成杏廳辦的,對這廳的音響效果也有一定的記憶,剛好可以來個「三廳院」音響效果對抗賽。而這三廳的空間大小則是成功廳(900座位) >成杏廳(584座位) > 崇華廳(330座位)。

因為工作的關係,常在成大出沒,這「三廳院」的音響效果,我之後也多多少少還會接觸到,就當成在玩音響,來個印像之旅吧!當然,效果純屬個人的主觀印像,未經儀器證實。不過,我坐的位置還都算是「皇帝位」,要聽就挑好位置聽,自由進場的好處。

會說最近在家聽音樂都退化到聽net radio,常聽Classical 102或是SmoothJazz.com,連CD都懶得拿出。

先來說說成功廳吧。
成功廳是成大最大的多用途廳(體育館就不算了),正因為是最大的多用途廳,所以,音樂用途成了它最大的挑戰。
成功廳,我在裡面看過電影,聽過演講,參加過成幼的畢業典禮,所以,對它不是只有這一次聽合唱的印像。

它的舞台較深,當表演舞台還不錯。當演講廳、舉行典禮也都沒問題。熱音演出,靠的是音響喇叭,沒問題。但是,當音樂廳,我覺得大有問題。

它的舞台反射板、擴散板都是活動式的,效果不好。舞台的聲音到觀眾席後,也沒什麼殘響,這次合唱我坐的位置還不錯,但還是覺得聲音很遙遠,很乾,而且,可惜了那台當伴奏的 Steinway & Sons平台鋼琴,雖然是當配角,僅半開,但聲音好悶啊!


不過這次的「沐夏樂飛颺」我聽到了不少沒聽過的曲目,算是不錯的收穫,有空時再來研究一下那些曲目。


再來談談成杏廳。
這廳雖然最常用的用途是當上課、開會、演講用途,但舞台沒成功廳那麼深,坐位沒成功廳那麼多,也不像成功廳那麼歴史悠久,當音樂廳效果還不錯,記憶中成杏合唱團在這裡演出時的印像也還不錯,至少會專心聽音樂、聽歌唱,不會讓我分心去聽「音響效果」!而且,這廳也有不少次的鋼琴比賽在這裡舉辦,聲音有一定的水凖。椅子的舒適度與成功廳差不多。


再來看看崇華廳。
這廳應該是成大最新的廳吧?就在綠色魔法學校的二樓,下面這兩張是上次去逛綠色魔法學校時拍的。

入口處。

可以看到空間不是非常大,根據資料是330座,椅子的舒適度在三廳來說,最不舒適!較小較硬。
但是,在聽完楊若慈小提琴獨奏會後,我覺得音響效果是三廳最好的一廳!(這次的獨奏會我是故意把重心放在聽音響效果,而不是放在聽音樂)

那天進場後拍了這張後相機就收起來了,專心當個聽眾。
從這張可以看到舞台的設計。舞台的後方有一大片大理石牆當反射板,而聽眾席上方亦有經過設計。小提琴演奏時舞台的反射音加上空間的殘響,聲音飽滿滋潤,小提琴聽起來不會「太小支」,而殘響也不至於干擾原音,這廳當成獨奏廳、小型音樂會的空間很不錯。

舞台那台鋼琴應該是YAMAHA的,在這個空間聽起聲音很好,只是,它是全開,第一首是貝多芬:第五號小提琴奏鳴曲:「春」(就是「交響情人夢」野田妹為峰小提琴補考演奏伴奏的那一首),我是聽的很爽啦!當成鋼琴演奏會的話。但這是小提琴獨奏會,風彩被鋼琴拉走了。果然,下半場鋼琴改成半開,小提琴的音色更突出了,這就是小提琴獨奏會了。

空間音響效果好,如果再加上只有小提琴獨奏而沒有鋼琴伴奏,技巧原形畢露,這就是一大挑戰了。她上下半場都有挑戰獨奏,鼓鼓掌!

本想下半場改坐到最後一排,聽看看在最後面的音響效果,但是,聽眾不少,近乎滿場,很多家長帶著小孩來聽,看來學小提琴的小孩不少。

楊若慈,雖然小小年紀,但這已是她的第三場個人演奏會了,假以時日,必有所成。

這篇「 音響效果」評比就在這裡收場了。






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

台南都會博物館 (奇美博物館新館)外圍散步記

我想,故事就從這張相片開始吧!這裡是台南都會公園的某個角落。

前幾天,從煩忙的工作中暫時解脫出來,那一天,早上跑去拍阿勃勒,下午太陽沒耶麼大時,很想找個空曠的地方,就來到了這個半年多沒來的地方,看看有什麼變化。(去年寫了這一篇:奇美博物館,新館,興建中!)


拍了這張相片後,回頭要到其他的地方時,這才發現有位先生在樹下寫生,剛剛太專注拍照,完全沒發現他。

過去和他哈拉幾句,他是台南市悠遊畫會的成員,他們畫會也是每週到各個景點去寫生,那一天是到台南都會公園來畫畫。

寫生畫畫與拍照有個很大的不同點,畫畫是無中生有的,所以,它可以加入很多自已的想像。他為我解說正在畫的構思……

這位先生的另一張作品。他喜歡在畫作裡加點愛情元素,於是,一堆雜草的橋下,在他的想像下,成了男女戲水約會的好地方。 

 在他畫畫這附近的view不錯,我也是找著找著拍到這邊來了才遇到他。
如果天空可以再藍一點就更棒了。

還在施工中。

 到台南都會博物館必經過的橋。





這狗對相機很有興趣。

 這張已經不是想像圖了。

 這張還是想像圖。

橋面往博物館看過去,這個點以後一定會成為到此一遊的拍照點。

還沒開放,不能過去。
但是,明年就可以過去了。
已經開炲為搬家作凖備了。
明年的暑假,值得好好期待!


好大的廣場!

從去年看到她「榮耀天使」到現在還是金光閃閃,看來抗氧化做的不錯,
難道表層真是金的?


不同角度、不同時間、不同的感覺。


 一隻鳥剛好飛過。

這真是在台南嗎?是真的!


這座城堡會帶給我們什麼美夢?

台南會因它有什麼改變?

我想一定會有變化的。

我開始想像,

走在宮殿裡面,

看著名畫,

看著雕塑作品,

聽著現場演出的古典音樂,

還有不少的古文物,

再加上眾多的自然標本,

真的要說聲:「許文龍先生,謝謝您!」

台南因您更豐富了!

住在台南,真的還不錯!



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

串串黃,阿勃勒!

每年的三到六月,是台南林森路最美的時節,從三月的黃花風鈴木、嫩綠的小葉欖仁,到五六月的阿勃勒、鳳凰花,接力似的爭相演出。

這個時節,我喜歡騎過林森路,看看美景,再去上班,反正也是順路,讓一天的工作從好心情開始。

阿勃勒,現正在林森路賣力演出。前幾天,拿著相機來到林森路的阿勃勒樹下散散步,拍拍照,不亦樂乎!


遠觀成林。

一樹一世界。

 串串黃,高掛在天上。

數大便是美。

三五成群。 

一串也美。

特寫一張。

再來一張。

含苞待放。


去年的豆莢


吹來涼風陣陣,灑落黃花片片;美景下的課程,令人心曠神怡。

結論:鳳凰花比阿勃勒還難拍。(雖然也拍了不少張鳳凰花,但很難取景,花長的很高,不好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