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我自己

苦悶的上班族一個。下班後,拍拍照,聽聽音樂,看看影片,不亦快哉!

總網頁瀏覽量

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

找尋鄭經的遺跡~最終回~文衡開臺二王廟

看第四回(最終回)之前請務必先看「第一回~東寧王朝東寧路」、「第二回~北園海會開元寺」「第三回~法華鄭墓天后宮」才知道這系列文章的前因後果。


在上一回提到鹽行天后宮的黃先生知道我在找鄭經的相關資料時,他說:「在永康砲校那附近有座廟,叫二王廟,就是主祀二王鄭經…」終於找到最直接的資料了。離開鹽行天后宮後,我馬上去找二王廟。

就在台20線上,我看到了這個牌樓,中間寫了三個大字, 「二王廟」,疑?這牌樓我以前路過此地有看過啊!不過從來沒仔細看過它,這回是專程來找它的,就看個夠吧!


右邊寫著「文衡聖帝」,中間是「二王廟」,左邊寫著「開臺聖王」。
就讓這牌樓當成這篇的標題吧。


「開臺聖王」來個特寫。
從牌樓下方的小路再往前一小段,就可以找到二王廟。


大大的看板

二王廟的正面。

位於台南縣永康市二王里的「二王廟」,創建於明永曆三十五年(西元1681年),主祀當時在此地墜馬身亡的「鄭經」。清康熙四十一年(西元1702年)重建二王廟,主祀開台聖王、鄭府二千歲、鄭府三千歲及文衡聖帝。乾隆五十二年(西元1787年)增奉關聖帝君為主神,遂曰本地為二王。後經幾次整修與遷建,今廟貌為民國五十八年(西元1969年)所建,後又於民國七十七年(西元1988年)又經整修迄今。

二王廟前牆有兩塊咸豐七年(西元1859年)的「重建二王廟碑記」及咸豐三年重修碑記刻:「郡城之北相去六七里,有二王崙焉。前里人立廟於此,崇祀關聖帝君,旁列二王,故其崙並號曰二王。夫祀帝君而繫之以二王者,以二王為始基也。」不僅是該廟重要的文物,同時也說明該廟名稱的由來。
~~引用自 二王廟 台灣大百科


永曆三十四年,鄭經西征失敗返台後,委政於監國克臧退居北園(今開元寺),遊獵享樂。三十五年正月,馳馬狩獵於甲內,不幸墜馬,未幾薨逝。里人就在墜馬的地方,立小祠祀之。康熙四十一年,舊制永康上中里轄內十六庄社共同捐資建造,翌年二月完成,祀奉二王鄭經為主神。雍正、乾隆年間猶存。至乾隆五十二年,林爽文抗清之役發生,規模不小。總督常駐節於關帝廳,二王廟為明鄭遺緒,自然引起注目。地方人士為避免宮廟慘遭不測,乃在土虱窟人士王志遠倡議下,增奉關帝為主神,以祈平安無事。日治末,實施皇民化運動時被荒廢。民國三十五年新化大地震中坍毀。三十八年李案子等倡修遷建於甲內(即現址),四十三年完工,為四垂亭式建築。」~~引用自台南永康二王廟 Facebook


何謂「出將」?

「聖德英靈震寰宇」
「王威顯赫護台瀛」


何謂「入相」?

「開宗明義扶漢室」
「台命雪恥驅荷番」


出將入相」:出征可為將帥,入朝可為宰相。指人德才兼備,也指擔任文武要職。


進去二王廟逛逛吧。













在清朝當年的政治氣氛下,二王廟為明鄭遺緒,得低調啊!所以後來增奉關帝為主神,以祈平安無事。

殿內的神像我無法判斷那一個是鄭經神像,太多了。

何時從供奉鄭府二千歲、文衡聖帝後來再加上開台聖王、鄭府三千歲、註生娘娘、福德正神、天上聖母、觀世音菩薩、清水祖師、普奄祖師、三彭祖師、中壇元帥、范大神、謝大神等諸位尊神,這我就沒看到資料了。

但是,一間廟內有這麼多神,不會太多了嗎?快變成眾神公寓了。


廟旁有一佈告欄。
上有二王廟沿革簡介。



永曆三十五年正月廿八(1681年3月17日),鄭經於承天府去世,享年40歲。
但是,鄭經到底死因為何?

二王廟的這個狩獵遊樂、墜馬薨逝的說法算是較客氣的說法。

前面第二回~北園海會開元寺 曾提到台灣外記,據台灣外記上面的說法:「…經因縱慾過度,痔瘡暴脹,大腸緊閉,醫治無效…」這種死法似乎是較多人願意相信的說法。

真相到底如何?以鄭經在延平郡王祠沒他的位置的角度來看,唉!!!


上面圖片回顧一下鄭經略傳。 

鄭經  wiki上的鄭經條目,看這裡比較清楚。

廟內眾神雲集,再加上我去時沒人問,殿內的神像我無法判斷那一尊是鄭經神像,就以二王廟沿革簡介上的圖片當代表吧。


來看看廟的外貌。



上面這三仙老公仔標應該是福祿壽三星拱照吧?


離開二王廟時拍的最後一張,也是「找尋鄭經的遺跡」這系列文章的最後一張相片。


鄭經在世四十年,年少時來個亂倫事件,鄭成功薨逝後,又來個姪爭位,清荷聯軍之際,退守台灣,三藩之亂時又西征去湊熱鬧,失敗後又回台狩獵遊樂…出身在鄭家再加上時代因素讓他有個多彩多滋的人生。

政治上重用輔弼大臣陳永華,這或許是他對台灣最大的貢獻吧!

除了在政治上的作為,他尚留有詩作「東壁樓集
其內容主要抒發「西方美人之思」,並寓含憂國、思君之意。全集共八卷,約480首詩作,詩歌數量較諸當時其他東寧作家為多,甚至超過沈光文相關詩作。其次,詩集言情寫志,充分流露鄭經在台時的所思所想,有助後人掌握其歷史事蹟與功績外的情性面向。東壁樓集 wiki

來看看wiki上引用的兩篇

〈題東壁樓景自敘〉 

王氣中原盡,衣冠海外留。
雄圖終未已,日夕整戈矛。


〈聞西方反正喜詠得誠字〉

群胡亂宇宙,百折守丹誠。
海島無鸞信,鄉關斷雞聲。
義師興棘岫,壯氣撼長鯨。
旗旆荊襄出,刀兵日月明。
一聞因色動,滿喜又心驚。
原掃腥羶幕,悉恢燕鎬京。
更開朝貢路,再築受降城。

從Google上看的資料,這東壁樓集也是不少人的論文題材。

東壁樓集,或許是讓後人窺視他內心世界的唯一一小扇窗口吧!


所謂「虎死留皮、人死留名」,以鄭經他死後三百多年,還可以找到這麼多資料,也算是個名人了。他在台灣的歷史,是個重要人物, 但是後代歌頌的都是他老爸鄭成功;對他,選擇了技術性的遺忘。

他到底留下什麼名,大概就是「鄭經不正經」吧!
來看一段youtube找到的影片:


鄭經他大概沒想到他會以這樣的名聲留傳人間吧?!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後記:
自從去年這張相片內的「東寧王朝」這四個字引起動機來寫這系列文章,到現在也將近10個月了,終於把這四篇文章完成了。


這中間,其實實地取材早就在去年七、八月間拍完照了。相關的歷史也早就看了不少,還順便複習了一遍金庸的「鹿鼎記」,所缺的,是時間,是心情。

寫這種大長篇文章真的很花時間。

對於一個上班時看了一天電腦資料的上班族,下班後常常懶得再坐到電腦前來打字,這系列的文字「很硬斗」,才會寫這麼久。
一些比較輕鬆的主題,完成的速度通常很快。

老婆問我寫這麼冷門的文章會有人看嗎?我不知道。
有同事問我,對歷史很有興趣嗎?
我其實對拍照比較有興趣。
在台南這個城市,找出拍照的主題。


但寫這系列文章,卻讓我收獲良多。

去了好幾個來台南這麼久竟沒去過的地方。
讓我對台灣早期的歷史清楚了不少。
讓我知道台南的古跡的關連性。
讓我有機會背著相機去曬太陽。

最大的收獲就是讓這四回的文章出現。
回頭從第一回一路看到第四回(最終回),
還真是有點小小的成就感。
網路找來找去,還真是沒看過這主題的文章。

或許那一天有人要找東寧路的路名典故,
或許那一天有人要鄭經的遺跡,
這四回的文章也能成為網路上的路標或是景點吧!

Shyan 2014.05.03 於台南







6 則留言:

  1. Good job. 之前我曾聽說,在台南的池王,其實是「朱王」(用台語),有些媽祖,也不是媽祖,而是某位鄭夫人。留給你參考。去過元寶樂園的人留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很好很棒,”別出新裁“。
    受益了

    回覆刪除
  3. 台灣史上漢人建立的第一個台灣國王朝是東寧王國。

    回覆刪除
  4. 鄭經統治台灣長達20年之久,被英國東印度公司稱呼為陛下,台灣國王。

    回覆刪除
  5. 正在找明鄭王朝資料,按圖索驥印證歷史,剛剛拜讀大作,受益匪淺。

    回覆刪除